HOME > NEWS

在独立审美的驱使下,从职业滑手到品牌主理人 – Pontus Alv

 

提到瑞典,除了寒冷的气候和宜家你还会想到什么?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地广人稀的北欧小国同样盛产疯狂的滑手。Ali Boulala与里昂的故事已不必赘言,今天让我们来认识另一位瑞典传奇Pontus Alv。

Pontus Alv 1980年出生于瑞典马尔默,站姿regular,已经快40岁的Alv仍活跃在滑板圈内,目前赞助商包括 Converse, Polar,为虽然作为滑手其职业生涯并无特别的亮点,但在默默耕耘十多年后,他的名字在今天已经成为瑞典乃至世界滑板圈最受人期待和敬仰的符号之一。

.

mad-circle-skateboards-5ive-flavors-out-now-1998

98年Mad Circle的《5ive Flavors》海报

滑手生涯

90年代,全球范围的高水平滑手都蜂拥般去往加州发展,因此其他地区就像被吸干的海绵,滑板水平发展相当缓慢,文化也相对落后,马尔默就是这样一块地方,全市只有唯一的一群孩子滑板。但马尔默的小团体中有不少实力不错的前辈,Alv虽然年龄比团体中最小的哥们还年轻5岁,但凭借其对滑板的热爱与不断的练习,一直保持没有掉队,团体中良好而充满竞争性的环境也磨练出他早熟的技术。作为港口城市的马尔默交通相当便利,因此小小年纪的Alv也常和朋友们去哥本哈根等地搜索地形、参加比赛,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

 

1 (2)

93年年仅13岁的Alv在马尔默经典教堂地形的360 flip

94年Alv 14岁,实力已经不输任何滑手了,也通过周边的大小比赛得到了验证。Alv说“14岁的某天,我正在哥德堡滑板,碰见一个路人,路人看看了一会便过来问我愿不愿意让他拍一段,我同意了。”当时还未满15岁的Alv却一连做了15条线,全是一次成,路人随随即陷入疯狂。后来发现,路人就是当时如日中天的Mad Circle的拥有者之一,他将Alv的带子寄回美国,Mad Circle的主理人Justin Girard当即决定将其招致麾下,直接给Alv寄去了飞往美国的机票,自此Alv开始从瑞典转战三藩市,去美国继续追寻自己的滑板梦。当时在著名的411VM录像带视频杂志中,Alv还在wheels of fortune(未来巨星)中出镜。

Pontus Alv -wheels of fortune

Alv 职业生涯曾先后效力过Mad Circle、Arcade Skateboards、Golden State Wheel Co、Cliché,2000年前后加入Carhartt 的欧洲支线Carhartt WIP,甚至还短暂效力过Emerica欧洲team,出过一双合作款,但在他创立个人品牌前,他主动离开了除cons外的所有赞助。

.

emerica-tope-pintus-alv-2-540x540

Pontus Alv 签名配色Emerica tope“面具人”

作为滑手,Alv正式参与的片只有三部,98年刚出道时在Mad Circle的《5ive Flavors》、后来99年Arcade的《Gumbo》、最后是00年Cliché 的《europa》,其实他本可以在03年的《Bon Appetit》有另一个part,但因其坚持退出Cliché 而胎死腹中。

很多很酷的品牌,他们的插画、产品设计都很酷,因此滑手也被包装的很酷。但同一个滑手转到其他不那么酷的品牌,可能很快就失去吸引力了,这种例子太多了。滑手代表自己的赞助商,赞助商塑造的形象反过来又代表着滑手的特点。换句话说,滑手就是赞助商的具体形象,酷牌子赞助的滑手也一样酷。所以这样让选择赞助变得尤其重要,有时候,甚至一个不够到位的鞋类赞助就能毁了一个本来很酷的滑手。一个好的滑手签了一个缺的赞助后就会失去一切,而一个缺的滑手签了好赞助反而能呼风唤雨,这种情况很令人难堪,但也很普遍。

谈到刚成为职业滑手时的经历,Alv说“我当年效力的Mad Circle就是酷的代名词,业内所有人都要对你高看一眼”但并不是每个品牌都是自带“酷”的设定的,“后来我转会到Arcade,人们都不正眼看我,落差太大让我很恼火,后来我发现其实大家只在乎你在哪,而不是你是谁”但是这就是事实。现在逐渐成熟的Alv说“我现在已经看开,不再因为赞助商好坏影响我滑板的心情了。但不得不说,现在有些年轻滑手效力于挺酷的品牌,自以为是谁都瞧不起。我只想说‘你可能是个好滑手,但是你是个傻逼人’。”当然也有很多赞助商和为人都很不错的滑手。Alv在采访中强调,“效力于一个好的赞助商并不是你瞧不起人的通行证,你没有因此高人一等。我年轻时也犯过混,现在看看自己也不过是普通人一个,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很多大牌滑手比如Christian Hosoi,Jason Lee, Neil Blender, Lance Mountain等,他们都有自己的玩法,性格也非常有趣,所以他们能影响至今。再或者James Kelch,他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他技术上或许有瑕疵,风格还行,拿手招不多,但他的个人特质非常强烈,每个广告都硬到爆,大多是那种饱经考验的硬汉形象,给人感觉非常到位。Alv如是评价“他(James Kelch)不太参加比赛,但一旦他滑起来就像一个十足的恶棍,虽然他的名气不算大,但是他对我的影响持续至今。我很怀念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

real-skateboards-kelch-flowers-1993

James Kelch美国故事海报,刚柔并济

Alv说“滑板行业里肯定会有大概50个顶级滑手,技术上无懈可击,不管市场流行什么他们都有饭吃。但是真正有趣的并不是你水平多高,而是你滑板的方式。”现在很多滑手就像机器人,甚至小孩都有这种趋势,玩滑板游戏学里面的招式,可能每招都能做出来,但是如果你问他“你是original么?你有自己的想法么?你的个性呢?”他们通常会卡壳,但这些往往很重要。现在很多滑手都活在即时信息里,做得了狠招,却难见到新奇的玩法。除非你能为滑板发展做些贡献,否则再火也顶不住时间的考验。正是这种对滑板的透彻理解也为以后Alv的路埋下了伏笔。

其实作为职业滑手的Alv并不快乐,任何人看过他的采访都不难总结出这点,他不止一次强调过,现在各种品牌和滑手推出的作品95%以上都是垃圾,只有浅薄的大招跳下楼梯、扶手、各种地形、各种慢动作,把各种大招塞进一首歌的时间就成为一个part,把好几个滑手的part再放在一起就凑成一部片,他对此深恶痛绝。而他这种反思正是来自自己的体验,他在99年为Arcade推出的《Gumbo》就是这样一部拼凑成的part。他在乎滑板文化,在乎滑板本身,比任何东西都在乎,对滑板的爱太纯粹,以至于发展到最后已经无法与赞助商共存,当时在Cliché 拍摄《Bon Appetit》时他忍无可忍退出了队伍,还与老板Jeremie Daclin产生了矛盾,但他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坚持我自己对滑板的理解,我从来没有觉得哪里做得不对。现在我们又成为了朋友,他也理解我曾经的行为,还送了我一块Marc McKee帮他们创作的Last Supper板面。”

 

arcade-skateboards-police-lineup-wall-1999

99年的Arcade海报的确不太行,但最左的pountus的防毒面具已经出现

看看他98年在MadCircle推出的《5ive flavors》中的个人part,片中虽有狠招,但并不算亮眼,不过考虑到Bobby Puleo、Scott Johnston 和 Rob Welsh同样在片中时,Alv表现不出彩也可以理解。Alv的实力虽然不赖,但在滑手井喷的90年代来看,他只是又一个不错的pro而已,并无过人之处,反而是片段中穿插着不少故事性内容伴以Alv的陈述,贯穿了他自身的成长历程的内容,让人印象深刻,这个充满个人色彩的随性片段与当时开场就硬滑的风气迥然不同。

Pontus Alv -Mad Circle Skateboards 5ive Flavors (1998)

看看Alv既往的宣传海报,也不难发现这一特点。

 

carhartt-daniel-lebron-2003

03年Daniel Lebron Carhartt广告

carhartt-chris-pfanner-2003

03年Chris Pfanner Carhartt广告

carhartt-alv-lost-again-2003

03年Pontus Alv Carhartt广告,非得自己画个“面具抽象画”

同一个team的系列广告,只有他海报上有他自己的手绘抽象图案,这不是巧合,他绝对不是那种拍好宣传照就一拍屁股钻进酒吧的滑手,他想要自己的信息被传达,而且必须要以他认可的方式。这也是他和Cliché发生不合怒而退出的原因,当时拍摄已几近完成,此时退出就是和钱过不去,辛苦拍摄得素材也会全部白费,但Alv没有一丝犹豫,他只想做自己认可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卖产品而拍宣传照的机器。

虽然作为职业滑手,Pontus Alv的成就乏善可陈,但正是这种对滑板的深刻且高度个人化的理解、及其对自身理念的坚持和追求,让他走出了后来的路。对于Alv个人来说,他的职业生涯似乎走到了尽头。但离开了商业束缚,Alv的才华才真正得以施展,对于整个滑板世界来说,好戏才刚刚开始。

 

制作人生涯与“DIY运动”

Pontus Alv和Geoff Rowley、Arto Saari、Ali Boulala一样都是欧洲滑手去美国追寻滑板梦的代表。随着年龄增长,均开始慢慢淡出一线滑手队伍,rowley虽老当益壮,也慢慢开始走打猎路线;arto 因好友shane cross意外身亡而伤心欲绝慢慢淡出转向滑板摄影,而ali 作为意外造成shane cross死亡的当事人,自己也重伤昏迷了四个月,苏醒后被判监禁4年,彻底告别滑板;而之前不温不火的Alv却一直默默耕耘,因对滑板发展的越来越奇怪不认同而开始着力改变,制作滑板片传达自己对滑板的理解。

 

123

可能是滑板史上最著名的皮鞋,“Happy and sad face”

Alv从小就是一个标准的赞助滑手,14岁起就一直被赞助,从Mad Circle、Arcade后来Cliché 。他一直跟team不停地tour、不停地拍素材。从滑手的角度,他常常想“这个素材我想这样用,要这种感觉最好”花费这么多力气拍出来的视频,当然想做到最完美。但每次的成片却让他感觉“草,不是这样剪的,这不是我想的样子,这么剪是公司决定的?这就是他们制作的方式?”甚至有的时候,公司会把滑手形象刻意营造成和品牌形象符合,当然现在也这么做,这无可厚非。但有的滑手不在乎,他们只在乎享受滑板本身,而Alv却对自己的part有近乎偏执的苛求,不希望自己的素材被瞎搞。“我只满意原来在Mad Circle那段时间,他们做的东西我都很支持,所以我放心把素材交给他们制作,虽然我也不是很满意他们给我5ive flavors中个人part的BGM。”

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不效力于美国公司,欧洲滑手都没法在美国得到承认,他们最多是在411VM的“world report”栏目里露露脸,今天早已全球化的滑板当时还是加州的内部产业。10年前,team选择tour目的地也绝对不会考虑欧洲。这一情况一直到Cliché 和Blueprint 的出现才得以改变,Cliché的《europa》、Blueprint 的《waiting for the world》和ES 的《Menikmati》成功将欧洲放进了世界滑板版图。

好不容易欧洲滑手终于在美国挣得一席之地,但曾只身去美国追寻过滑板“加州梦”的Alv却说“加州梦看起来可比它实际好多了,虽然这个经历十分宝贵,但是实在是太孤独了。当我喜欢做的事情变成我的工作,而且还带上各种条条框框每天有人催,那几乎毁掉了我对滑板的热爱。”

.

1 (1)

刚进Mad Circle的Alv以为自己已经实现了“加州梦”

“当我还是17、8岁的孩子的时候,有人为我制作个人part,我什么都不懂,当然只能一味同意。但我在这个行业呆了这么多年,我必须说一句,虽然比如Cliché 的Europa和Mad Circle的一些片都不错,但大部分都相当一般,跟我期望的很不一样。即使这些我欣赏的片中,那里面的我也不全是我想要的形象,他们对滑板的理解也和我有出入。所以那个念头一直在我脑海里,我要做自己的影片,完整的表达我自己和我对滑板本身的理解。”

2003年左右的某个晚上Alv正和Cliché  team旅行到伦敦,恰巧碰见正在此处拍摄的传奇制作人Josh Stewart,吃饭席间,Josh不经意透露了自己正在制作Static 2,Alv略有所思的跟Josh说道“我不想看那些画蛇添足的内容和过度制作的商业化片段,比如Adio Shoes 02年推出的《One Step Beyond》,‘那片就是坨屎’”,这看似吐槽的话在Josh听来十分刺耳,他强忍住心中的怒火继续听Alv说自己以后要做更粗粝更牛逼的片。要知道Josh正是这部片的制作人,Josh试图告诉自己,Alv可能不知道自己是该片制作人,否则肯定会管好自己的嘴巴,谁曾想接下来Alv又反复侮辱了该片的制作水准,Josh忍无可忍,问Alv,“你知道那片制作人是谁么?”Alv想都没想回应道“我知道是你,所以我才更要当着你面说。”后来Josh坦诚该片是有点过度商业化,但他不得不佩服Alv的直率。Alv的能力不仅在于想法独到,更在于他棱角分明的表达,丝毫不因外界而弯折。

Alv1980年生于马尔默,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小国瑞典,人口密度低至每平方公里22人,空旷无垠的土地长年被积雪覆盖。而马尔默作为港口城市,在资本主义最鼎盛的90年代,相当繁华,但金融危机直接将马尔默打回原形,像北欧其他地区一样,马尔默只剩下满城钢筋混凝土和破败的港口、铁路,Alv的滑板启蒙就从这片废墟中开始。虽然天气和地形都不是制造顶级滑手的良好土壤,但就是在这片的土地上,Pontus Alv凭着自己纯粹的热爱走到今天,成就了他也成就了马尔默。

作为制作人的Alv目前推出的作品包括05年的《Strongest of the Strange》、10年的《In Search of the Miraculous》、两部小宣传片《Wallride, Oh Yeah, Oh Yeah, Oh Yeah》、《No Complies & Wallrides》,部部惊艳。

成长中的Alv和朋友们对滑板的热情非常纯粹,一踩上就停不下来,但困扰他们的常常是地形的缺乏。因此马尔默的孩子们慢慢都成长为一个个疯狂的地形探索者,探索地形的多样玩法成为年幼的Alv和朋友找到滑板乐趣的基础。但被资本主义寒冬侵蚀过后的马尔默,连像样的广场都不多,更别提满地的流浪汉,这对他们滑板造成了极大地阻碍。冲动而莽撞的Alv和朋友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街上的废弃建筑、不知何用的废弃金属都是他们的游乐场,没有地形就买水泥自己做,在当地滑手群体的共同努力下,几乎建立起了马尔默被人熟知的所有地形,这也是本地滑手共同亲手建造的天堂。

没有地形就自己动手,创造自己的spot,这是Alv从一接触滑板就学到的哲学。Alv在自己第一部作品《The Strongest of the Strange》就完美的诠释了DIY的快乐,savanna side(2002-2004)、steppe side spot(2004-2007)等各种DIY地形,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废气管道、花坛,通过在影片中的价值输出,Alv迅速在其家乡马尔默引起了一股“DIY运动”,并不断扩散到世界各地。

 

234

这双皮鞋呢?“Black cross bowl纪念款,不认识的需要看看Alv的作品补补课了”

这一运动在其推出第二部影片《In Search of the Miraculous》后变得更加猛烈,the barrier spot(04-06)、the holma ramp、black cross bowl、Train Bank Spot(TBS),如果说其他滑手肆虐街头或者板场就是模特身材完美撑起一件衣服的话,Alv的线则更像是个老道的裁缝,给自己考究的量体裁衣,这点在其视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有创造就有摧毁,DIY的精神不只在于自己制作,还在于其对客观条件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在Alv的DIY spot完工后,也面对了不少麻烦,流浪汉的入侵、政府的取缔强拆,这些都明白的展示在了Alv的镜头之下,但他没有愤怒,只是轻轻地在失去的spot上画上一个十字架,道别之后继续下一个创作,“说实话,我有时候挺喜欢失去一个spot的,这样我就有理由进行新的DIY了,这是我的动力之一”。前面的每个地形,后面括号中如果有标注年份起止,那意味着该地形已经成为历史, DIY不仅能创造滑板地形,同时还能链接本地滑手群体之间的关系,一举多得。

 

345

The barrier spot建造中

Alv说“我的哲学就是,你如果有不喜欢的东西,走出去,自己动手动脑,照自己想法做个更好的。如果没有spot,自己做一个,就这么简单。如果有想法,就直接做出来展示给这个世界看。我在滑板行业里很久了,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已经10~12年了,我看到现在的滑板行业感觉‘这些品牌都太烂了,我刚开始滑板时那些有意思的牌子都不见了,我得做点什么把那种感觉找回来。’你不能盲目的进入滑板行业,你必须有想法,有自己的东西。”

他认为只有全长滑板片才能完整的体现一个品牌或个体的vibe,于是开始动手做一个全片,让所有part都前后连贯能符合我和旗下滑手的想法和方向,把一个片做成一个整体。他提醒每个滑板公司或者独立制作人都应该关注这点,将滑板片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才能最好的传达自己独特的声音。制作人需要观察滑手的穿着、风格和做的招来了解他们的特质,通过他们通过对地形、BGM的选择来传达这种个性。历史上有很多普通的整片中有相当漂亮的个人part,但你却很少能看到一个片全片都牛逼。想做出好的片就必须要会处理不同滑手特点间的关系,很多做到这点的片最后的成为了经典。当然这种片并不好做,在我看来,在浩如烟海的滑板片中,能达到这一要求的也就10~15部。“我看过很多例子,牛逼的品牌,牛逼的team阵容,产品设计也牛逼,所有滑手对他们的片都翘首以待,结果最后拍出来的是强硬拼凑的垃圾片。”,“我不会点名批评哪个品牌,因为滑板产业本身就小,大家都在努力做好,只是有时候产出的确辜负滑手们的期待。我也不会说我自己的东西做得好,因为我知道事实绝不是这样。我只想我做出来的东西滑手看了会说‘这个拍的真好,看完就有马上去滑板的冲动’。”

 

pontus-alv-absolute-event-horizon-exhibition-3

black cross bowl

很多年轻滑手在看Alv的片之后都把他比作上帝,滑板人的上帝。就像Jeff Grosso说的一样,“所有人都想看Steve Rocco做的杂志”,而现在Alv对年轻滑手相当于原来的rocco了。“我知道很多人都盯着我们看,但还好市场上并不止Polar一家,Bill Strobeck的supreme做的也挺好,我一直也非常关注FA的作品,当然palace和Polar都在此列。这些品牌的作品常常能给大家带来些新东西,所以大家期待也可以理解。”

就像Polar的片名一样,所有人都在期待奇迹,滑板人永远都需要新的佳作,所有人都在找那个Chin(鱼粉注:这是一个典故,寻找滑板神)。但比起奇迹,Alv更担心现实的侵蚀更快。“不能否认现在滑板产业正在经历一个很繁荣的时期,但我也想说我受够了这一切了。我承认滑板产业归根到底也是做生意,但是我们现在消费滑板的方式正在慢慢杀死它。”现在想做点好东西实在太难了,那种压力放在任何一人的肩上都是毁灭性的。因此没人愿意做些不同的东西,绝大部分作品都只是为了关注度,做一个能让滑手安静坐着看半小时的长片实在是太难了。网上片段实在太多,每周Thrasher 、 Transworld 或the Berrics都会放出一两个视频,不间断地争夺关注度。滑手们也不得不疯狂拍摄,他们会想“去他娘的质量,赶紧发布了就好。”信息轰炸有意义么?出来的都是屎,拍的越多屎越多。随便拍几个招,配一首歌就往外放,没有人认真思考过自己对滑板文化的理解,或者表达自己与滑板的内在联接,只是机械的放出片段。

“这是整个世界的问题,不只存在于滑板圈。”

现在世界所有东西都超载了。你很难想到做到一些新东西,如果做到了,人们会停下来认真看,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共鸣。但是你现在仅仅做一个不错的片已经没办法立足了,更多的片段都在等着。不过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脱颖而出,因为市面上很多片都是一样的东西,没有任何新意。

 

456

TBS (Train Bank Spot)

现在作为马尔默滑板标签的Alv,已经带动了本地的板场、公园的出现。“不像十年前,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群爱玩的孩子”。“但是说实话,我并不是制作滑板片,我只是单纯的记录而已。我很开心这一切都有用,越来越多的DIY地形正在不断出现”,“我想看到世界各地的人都接收到我的信息,现在很好,世界各地的滑手都开始DIY自己的板场,这让我感到滑板行业仍然充满活力。”

(颇为讽刺的是)现在在Alv的影响下,马尔默当地政府也开始支持DIY滑板场地的事情,支持他们不停建设新的spot、skatepark,支持他们举办大型国际化比赛或活动,为各种年龄段的孩子提供滑板体验,甚至现在在马尔默的高中都有滑板课程,学校还有全天候开放的室内滑板场,滑板课上不滑板的孩子还会被老师吼。

整理及翻译:鱼粉  @ 看我做的大乱_primo

只发自己喜欢的,diggin多一点、深一点的,随着浮躁的时代走了太久太累,还是走自己的步子比较好

Post By: Skate Rat @ 九 04, 2017
Share to:

COMMENTS